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海南电信营业厅【视频】“中国式过马路”无解?来看这些智能过街系统-50KM

【视频】“中国式过马路”无解?来看这些智能过街系统-50KM

↑视频:“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让你永远闯不了红灯
近期曾根菜津子,被“中国式过马路”逼到墙角的深圳市,终于在留仙小学附近的红绿灯路口,试点了“智能行人过街系统”。
这个高科技的产品,除了电子化控制的闸门外,还配备了由视频采集分析存储海南电信营业厅模块来记录违章。
该系统充分结合现有检测、控制、语音、人脸识别、自动抓拍报警、ITS(智能交通系统)等技术,在红灯亮起时,闸门关闭,将行人止步于闸门一侧;在绿灯亮起时,闸门打开,将行人安全放行马澜菲。实际上,整个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一是语音播报:绿灯闪烁时,闸机以语音提醒行人快速通行,红灯亮时,语音播报提醒不要闯红灯。闯红灯时还有语音提醒“您已违章,请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闯红灯!”。
二是延时关闭,即人行红灯亮起时奶奶十六岁,入口闸门关闭,出口闸门延迟5-10秒,保证还未通过出口的行人能及时通过。
三是检测控制,即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调配二者的放行时间。
四是人脸识别和抓拍报警,强行跨越或破坏设施时,摄像机会自动抓拍、抓录并进行人脸识别。
另外,抓拍到的违法行为会即时显示在路口的显示屏上,而且违章行为还会被纳入个人信用诚信系统。据称,证据资料会储存于本地服务器中,在实现联网后资料会上传至中心平台。而当机器发生故障或断电时,闸门会自动打开以保证通行。刘欣美
这样看来,整个系统应该具备了初步的人脸检测功能(就像手机摄像头一样),至于抓拍功能,或许与普通的车辆违章抓拍功能类似。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不就是过马路吗?这样技术投入是否有些小题大做了?但是,看了下面这个视频,就明白规划者的良苦用心了。
↑视频:你是这样过马路的吗?
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实际上,相对于汽车,行人一直是整体交通安全体系最脆弱的一环,大家可能不知道,40%以上的交通事故都与行人有关藤田伸三。以重庆市统计数据为例,2016年, “中国式过马路”引发的行人交通事故,占到全市全年交通事故的42.66%;而行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42.24%丁晓君。
据了解,这项交通安排初衷,主要还是考虑到了道路紧张区域——特别是学校公园、繁华的商场附近行人和车辆对道路的争夺非常激烈,在交通伤亡事故频发的路口,智能化地安排规范行人的同时可以降低事故的同时,大幅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千牛帮。
不论结果如何,看上去还有些稚嫩的智能过街系统,为行人交通治理又划定了一个方向。而类似这样的,行人过马路的交通设置已是层出不穷。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几个:
No.1行人自控红绿灯

相信,行人自控红绿灯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信号灯的控制下,行人绿灯信号根据行人是否有过马路的需求来决定,如果行人没有过马路需求,那么机动车信号灯是常绿状态,避免了信号固定配时情况下无行人过马路时行人绿灯时间上的浪费。
行人有过马路需求时,先行按压信号灯杆上的行人按钮向信号机发出行人过街请求信号,信号系统自动算出红灯等待时间及行人绿灯时间,同时行人灯启动倒计时功能,让行人实时知道需等待红灯信号的时间及绿灯通行时的绿灯时间,保障行人安全通过马路。
有的系统还升级配备有“行人闯红灯语音提示”或文字提醒功能,还有更智能的版本,会根据路口各个方向车流量以及行人所“递交的申请”进行综合判断,合理分配人行道和车行道绿灯延续的时间。
No.2行人过街传感器

英国伦敦的这个路口,过街行人越多,绿灯放行越久。
目前英国伦敦正在测试的“Predestrian SCOOT”技术,通过传感器感应等候过路行人数量,并自动调节绿灯时长,从而让过街变得安全、快捷。Predestrian SCOOT为Pedestrian Split Cycle Offset Optimisation Technique(行人分段偏移优化技术)的简称。这项新技术意味着人群将有更长的时间穿过人行道。目前英国伦敦成为了首个测试行人过街传感器的城市,旨在让过马路更容易也更安全。
这一系统采用视频摄像技术,能够自动检测等待过路的行人数量——也就是说,交通灯可根据行人情况调整信号时间的长短:人群数量越大,绿灯放行时间也会越长。即便街道两边过路行人数量不少,也大不可能在半路上相撞。
据报道,2017年夏天,Pedstrian SCOOT将首先在于伦敦西南部得Balham、图丁(Tooting)地铁站试行。伦敦交通局(TfL)将测试行人传感器三字俗语,以及新设备与其他智慧交通控制系统的交互情况。SCOOT系统现已用于交通信号灯,帮助伦敦等大城市控制拥堵。
No.3 会发光人行道标志

一个叫做“+Lichtlijn”的“小东西”,在荷兰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实际上它是一条镶嵌在人行道上的LED灯,而不是“你已红灯越线”的机器人语音mc小月。这是一个在荷兰的小镇上进行的特殊的实验,荷兰人为喜欢玩手机的“低头族”在斑马线旁边安装了“一条”红绿灯带。荷兰人这样做是希望爱玩手机的年轻人能够不抬头就看清楚前面的路况,该试验的位置靠近3所学校。

会发光的斑马线,位于荷兰东部的小城Eerbeek。位于一个购物区的街道上的这条斑马线,是当地的科技公司“Lighted Zebra Crossing B.V.”送给居民们的礼物。
“会发光的斑马线”这个点子,其实来自一个荷兰格罗宁根市的10岁小女孩Aurora,她说自己每次在斑马线上走都会觉得害怕,因为司机经常不减速。那么,如果斑马线会发光呢?这样就算是在晚上和天气恶劣的时候,司机也能在远处就注意到斑马线,居民们可以安心过马路了。
由于市面上大多数LED灯的承重能力都不够,于是这家公司自主研发出了一种规模为200×500厘米的灯管。然后,他们对这些灯管搞了一堆测试:在一座工厂附近的路上杨年华,每天都会有250多辆满载的卡车经过,灯管安然无恙;同时在下雪和烈日等极端天气的情况下,灯管也依旧忠诚地发着光。
No.4地磁感应预警系统

在湖北武汉事故多发的临空港大道上,有这样一条智能斑马线。简单来说,该系统可实现两个大的功能:在车辆通行时有专用的电子语音提示牌提前预警,行人过马路时斑马线上的道钉会闪烁。
并且杨巧儿,由电子眼对不避让行人的车辆进行抓拍,一旦车辆车速较快且未避让通过智能斑马线的行人时,地磁感应系统会启动空中视频探头进行录像取证。对于机动车抢道,这些被抓拍的画面在路口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公示东庠岛。

据了解,国内首条智能斑马线于2016年8月在宜昌的三个事故多发路段投入使用,成效显著,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武汉的首条智能斑马线投用当天,大部分过往车辆做到了主动避让斑马线上通过的行人,只有极少数过往车辆司机仍与行人抢道。
No.5立体斑马线

这是艺术灵感,而不是科技安排。在全球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最排名靠前的印度,为了能够降低交通意外的发生,曾经尝试过很多种方式,其中非常有「艺术性」的就是 3D 立体斑马线,就像是 3D 街头艺术绘画一样,利用特殊的绘画手法加上人们的视觉差,可以以假乱真,让驾驶员在看到 3D 立体斑马线的时候,就像是看到前方有障碍物一样,产生快要撞上的错觉,从而能够让驾驶员减速慢行。
以上五大过马路的神器,你更青睐那一种呢?
如果要想彻底消灭“中国式过马路”,除了智能化交通信号设备管控,加强交通教育与严厉惩罚是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个方面,人口稠密的日本与香港的经验最值得借鉴。

↑香港马路上“望左”与“望右”的提醒
先来看香港,在交通安全宣传方面,香港成立了行人交通安全的志愿团体——香港交通安全队,目前该组织有1万个学生队员,来自全香港280所学校。学生参与者按照年龄分为幼儿队、小学生队、中学队。从教育着手,向青少年灌输交通安全常识,从而降低交通意外数字,做到救人于无形。
而交通安全管控上,胡萝卜+大棒的两个方法相互叠加,处理效果最好——单是宣传,大家对于规矩印象不深,而高额兽皮痣 罚款对于违反规矩的人是有更大的帮助。
香港对道路安全惩罚措施非常严厉。例如,2016年5月底,香港警方为期一周的行人道路安全行动,行动期间共发出15个口头警告及1700多张传票,无论是否为老人,一视同仁。只要有闯红灯等违规行为,清涧天气预报罚款最高可达2000港币。
面对如此严厉的惩罚措施,闯红灯行为有所减少。根据警方数字,对比2015年及2016年上半年时段,行人闯红灯的监控数字从17710宗下降为9711宗,成效显著大管家小娘子。

↑方便司机发现自己,日本小学生过马路高举着右手
同样,在集体意识与纪律规范主导的日本,即使深夜没有汽车天鹅索套,行人还是按照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过马路。在人口稠密的区域,其交通事故发生率在全世界都是算非常低的,这和儿童时期的教育息息相关。

在日本小学,会安排工作人员或者警察协助在学校附近的交叉路口帮助小朋友过马路。日本在交通安全教育上下了很大功夫,他们教导孩子们从小就要遵守交规,成人后的他们在社会中也会按规则办事北京瑶医医院。

和国内不太一样的是,日本非常重视慢行系统中“自警示”。例如,法律规定日本自行车必须安装发光车灯。要说明的是,这个车灯并不是照明用的,而是起类似汽车的示廓灯的作用。
而且最近,行人用警示灯在日本也逐渐流行起来。每天清早或傍晚——光线很不好的时候,人们会到住处附近沿街道跑步,而此时也正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时段,而可穿戴式警示照明灯设备正好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不论是教育惩戒,还是高科技的安排,无非都是希望给行人一个安全放心的出行环境。愿过马路时车与人都不要太急,最后,分享一段《日本小学生过马路》的视频给大家大襟衣,希望和谐礼让之心遍及每一个路口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