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晓杰给孩子一个丰盈的内心-心钥匙

庞晓杰给孩子一个丰盈的内心-心钥匙

庞晓杰体会别人的心境|修葺自己的心灵
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很多家庭耻于谈钱,觉得世俗功利,影响孩子。所以大多数父母,不敢直面孩子提出的关于物质和金钱的要求。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论述
1、穷的女人:
在回家的时候,女人会教孩子见到长辈就要说:“恭喜发财!”潜意识里就是用孩子那张嫩脸换取可怜的压岁钱。
长此以往,孩子被灌输的全是乞讨的心态!
2、富的女人:
每次回家之前告诫孩子:“宝贝,回家之后不许要长辈的压岁钱哦,因为我们家只负责派红包的,回来妈妈双倍补偿你!”长此以往,孩子骨子里的都是贵族的气质!……
我觉得,孩子见到长辈说新年寄语是礼貌,孩子的那张嫩脸也是天生的,并不是目的性的生长。发压岁钱,是过年的一种风俗习惯,是长辈表达对晚辈的关爱之情。这一切都很正常,怎么最后就变成了“乞讨”,且是以那张“嫩脸换取“?简单的背后隐藏着成人的复杂,成年人以自己的心态来度量孩子纯真的心。
那位富有的女人,告诉孩子不主动要压岁钱是对的,但是为什么说“回来后双倍补尝”呢?这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欲望,让孩子过早产生了优越感,对同龄人产生冷漠与歧视。
从小让孩子意识到由金钱产生的穷富差别,不一定得能让他为了摆脱贫困而发奋图强。相反,有可能会让他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因为金钱而迷失自己,即便有一天他成功的成为了富人,那与他相伴的也只有金钱。


让孩子对金钱有个正确的认识
孩子最早接触金钱的方式应该是过年时的压岁钱,这也是孩子对金钱产生好奇心的开始,无论他对金钱有什么样的疑问困惑,都要一一解答,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视具体情况开发他的思维,让他对金钱有个正确的认识。
首先,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要掩盖钱的价值,如实告诉他,让他了解“钱”在生活中的基本作用,满足他的好奇心。比如,用压岁钱可以买菜,买吃的,还可以买书包和图书 等。不要把钱的作用放大化,比如,钱是我们的全部,没有钱什么都做不了,学习好长大就能赚大钱,听话就会有压岁钱等。前者是让孩子对金钱有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后者则是引导孩子对金钱产生欲望。

尊重孩子的愿望其次,一年级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已经具备独立消费的意识,当孩子要求自己留着压岁钱或者向家长索要的时候,不要马上指责,看清楚他需求背后的原因。其实,孩子要钱是因为要买到他心仪的物品,对他而言物品的吸引力大于钱本身,这也是孩子体验新鲜感的一种本能,要合适的给予尊重和引导。告诉他,压岁钱是长辈对孩子爱的表达,让孩子知道压岁钱的文化内涵,尊重钱带给我们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和孩子讨论如何运用这笔钱,效果会更好,趁此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这样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对“钱”的尊重,也是对家长劳动成果的尊重。苛责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影响其自信心的建立,有的家长会经常挂在嘴边“没钱……” ,“你太不懂事了……” 或者态度虽然很好,但依然传递给孩子的是~~因金钱匮乏而产生的自卑感。


敢于和孩子谈钱
物质观念的教育,不能太谨慎,也不能太放任,而“度”的把握是关键,这也是让家长们无所适从的原因。如何让孩子的需求得到适宜的满足,没有标准答案。作为家长重要的不是寻求外在的标准化理论,而是与孩子有平等真实的互动 。
平等,就是不要以权威的方式凌驾于孩子之上,呼哧责骂,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意志。真实,就是抱着一份好奇和探究的心态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不要以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他,只需带着爱与包容去感受,合适的给与引导。
很多家长,面对钱的问题,要么回避,要么控制。
刻意回避孩子的要求,羞于和孩子谈钱,会让孩子陷入混乱,不清楚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同时产生羞愧感。以后,会理不清楚自己和金钱的关系,觉得谈钱就是不对的,造成对金钱的回避和困扰。
过度控制孩子的要求,成人之后可能会走向两个极端:
★一是 觉得自己不配得到,不值得拥有。
★二是 极力追求物质的满足感。
金钱可以用来帮助别人,也可以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既然钱对于我们是必不可少的,你就得敢于和孩子谈钱,金钱教育实际上也是人格教育,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让他具备对金钱的驾驭能力,而不是被金钱所捆绑,这都需要从小培养。你对金钱回避害怕纠结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可以给孩子列出“消费”规则,定期给孩子必要的零用钱,让他拥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培养他的花钱能力,能让他自由的花钱且又花的得当。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孙俪饰演的周莹,她要从吴家中院的孙子辈中挑选一名优秀的继承人作为自己的养子,这就出了一系列考题,其中之一 ,就是给每个孩子同等分量的银子,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全部花出去,还要看怎么花的。以此判断这个孩子的花钱能力和经商头脑,同时从花钱的方式上还可以看出孩子的人格品性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年龄最小的玉成,不想参加比赛,他不想进东院做养子,便将他的银子分给了哥哥们,而他则去看他的小斑鸠。规定的时间到了,哥哥们都顺利完成了考试,而玉成最后一个灰头土脸的跑回来还被一群孩子追着打。当被问到钱怎么花的时候,他说 “哥哥们花完了银子就相当于我花完了,因为我把银子花在哥哥们的身上,哥哥们花得其所,我也就花得其所。”果不其然,最后周莹选的就是这个表现“很差”的玉成。
周莹说 “其他四个孩子都把钱花在东西上,但玉成却花在了哥哥身上,小小年纪就懂得用人……” 夸奖玉成的眼光独到。
正是玉成对钱的“无欲之心”和“恰 到 好 处”的用钱之道打动了周莹。


让孩子体验爱的感觉
孩子不会用钱衡量一件东西的价值,他在意的是物品本身,就像玉成,他喜欢的是那只小斑鸠并不是手里的几两银子。
如果孩子喜欢的这件东西被及时满足了,他体会到的是“被爱”。否则,就是“不被爱”和“被嫌弃”,尤其是你在指责他的时候。
所以,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告诉他 “虽然现在不能满足你的要求,但这并不代表爸爸/妈妈不爱你……”,体谅孩子感受的同时表达自己不能满足他的原因,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要求并非不合理 。这样,孩子的内心依然是温暖和自信的。
好的亲子关系是有“爱的能量流动”的,孩子在这样的关系中体会到的是“安全”和“爱”,自然不会产生对抗抵触的情绪,反而会更体谅你。有的家长说,和孩子讲道理没用, 孩子永远听不懂大人讲什么,带着这样的观念就无法进入真实的亲子关系,看不到孩子的真实存在,不是孩子听不懂你,是你没有用心去读懂他。
家长要承受生活的各种压力,难免会产生恐慌不安焦虑的情绪,在内心不稳定的情况下,很容易通过掌控孩子来缓解内心的“失控感”,让孩子莫名其妙成了“替罪羊”。其实,孩子和家长互为“镜子”,当你看到孩子身上某个缺点的时候,要明白是自己的某些问题没有处理好,你只是把自己的问题投射在了孩子身上。
“自省”可以让你和孩子从旧的问题模式中抽离出来,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答案。那么,现在要不要试着换个方法,清理好负面情绪,带着尊重和信任,用成年人的表达方式,平静而温和的与孩子沟通,看看会怎样呢?

如果让孩子涉入家长匮乏的“金钱”观,那孩子的内心就是匮乏的,他的精神世界势必是不自由的,只会被金钱裹夹。能够让孩子充分享受“钱”所带来的价值,感受到快乐和喜悦,又不会让孩子因为 “钱” 的缺失而失去对生活的乐趣,让孩子在钱的“有”和“无”之间自由转换,内心永保孩子的童真和快乐,就像淘气可爱,憨态可掬的玉成。正如周莹最后的解释,“知道按常理是选不上玉成的 ” 但是,她说那是玉成的本能天性。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成长的过程,时刻保持对自己的觉察,洞察自己的内心,调整自己的状态,是每个家长需要完成的功课。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就要培养他的自我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让他有自我思考,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让他清楚知道自己的需要,面对金钱的选择可以自由取舍。使他成为一个内心丰盈强大,精神自由的人而不仅仅是个富人。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杨帆 编辑/杨帆
关注★心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