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晓杰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牌照识别【视频】“一带一路”“神曲”背后的故事:共同梦想“单曲循环”-新民晚报

【视频】“一带一路”“神曲”背后的故事:共同梦想“单曲循环”-新民晚报

提示:点击上方"新民晚报"↑免费订阅
“一带一路,我说您听,齐心协力,互利共赢”,“丝绸之路,你我肩并肩,携手创辉煌”,“一带一路,有你有我,大小问题,一起面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4日起将在北京开幕。恰逢盛会,日前一首关于“一带一路”的老挝歌曲让不少中外友人“单曲循环”,更被网民们爱称为“神曲”。今天平如美棠,在高峰论坛的新闻中心,这首“神曲”在不断循环播出马招弟,吸引了国内外诸多记者驻足观看。
视频:神曲《一带一路》
歌是用老挝语写就,调子软软风格活泼,一听就能让人想起东南亚国家暖暖的风情。也许来赴盛会的老挝国家主席本扬听到这首歌将会心一笑,但在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在北京工作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老挝专家维莱鹏·翁帕占知道自己因歌走红的时候,一开始着实有些意外:
写歌的时候,还真没想过‘走红的事儿’。
视频:维莱鹏·翁帕占向晚报读者问好。新民晚报新媒体 蔡黄浩 编辑
在绵软温柔的老挝语里,能清晰地听到“一带一路”这四个字的中文发音哈馆,酿成了一种奇妙的融合感。也许这正是擅长文艺创作的维莱鹏所追求的“那种感觉”。
52岁的维莱鹏是老挝国家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及知名主持人,目前正以工作交流的形式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担任外籍专家。
在几乎没有人知道的时候,他基于自己对“一带一路”的所思所想悄悄地开始了创作。那大约是在2015年底,当时他想写一些表现中老两国友谊的歌曲,2016年是老中建交55周年:
我想给这个有意义的年份送一份小礼物。
在中国朋友们那里自动售菜机,他有一个更接地气的名字——老潘。这个亲切的昵称怎么被喊起来的不得而知,但是维莱鹏很快就欣然接受了南临阿奴,似乎是觉得喊起来朗朗上口并且有利于结交更多中国朋友。老潘当时并不清晰了解的是,“老潘”这个叫法在汉语里本身就折射出一种亲近感,也代表了来自中国朋友的情谊。

维莱鹏·翁帕占手拿新民晚报“侬好上海”纪念衫,向晚报读者问好
在老潘看来韩智恩,自己创作的“一带一路”这首歌最能表达自己对中国的理解,在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之后,他觉得写这首歌,让更多人知道“一带一路”,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尽管‘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没办法一一在歌曲中呈现,但至少可以让人们知道这个倡议。让通过音乐这种形式让更多人知道并记住它。
为了让这首歌更受欢迎仇东升,老潘后来还找了自己的好朋友、老挝国内最著名的摇滚乐队主唱阿提萨·拉达那冯来主唱林兆明。老潘提到,这首“一带一路”歌在老挝的反响挺好,不少朋友也在“单曲循环”。而老挝人的教育水平不同,对“一带一路”的了解多少也不同。老潘觉得超级领悟,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对这个倡议的理解,应该是“所有国家共同发展,没有一个国家会被排除在外。”那是一个共同的发展梦想啊。

主唱阿提萨·拉达那冯醉纸鸢。国际在线视频截图
中国近年的发展让老潘印象深刻,尤其是交通设施联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老潘总是充满热情地对自己的同胞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希望自己的国家也能更好。
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副部长拉塔纳玛尼日前表示,老挝强烈支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已经为老挝带来了实质性的好处。而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是老潘自己对“一带一路”最点赞的地方。
现在老挝国内蝶讯网,很多变化是看得见的,比如老中铁路的建设,就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的一个项目。
2016年12月25日,中国老挝铁路开工。如今,这条铁路已经被列为老挝《第八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2016-2020年)》中最重要的工程陈润儿简历。这条铁路完成后能够促进人员交流,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这条铁路还会推动老挝的农业生产,增加收入,吸引更多外资,增加就业。在老潘看来,越来越多的老挝人对此从不了解到了解嘻游加速器,如今是欣然欢迎。

其实鸭子舞视频,老潘自己的故事就是老中交流的生动注解。没有来到中国之前,他从前辈们的描述和书籍报章的片段里拼凑起自己最初的印象。“那个时候康子妮,我们只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老潘回忆,后来他就萌生了想到这个大国去亲眼看看的梦想。2010年,老潘终于踏上了北京的土地,然后陆陆续续一待就近6年。这期间,他会说的中文从一句“你好”变成了许多句,现在已经可以自由出入菜市场说中文买菜了。
老潘今年九月即将结束在京的交流访问工作返回祖国。姜贞羽不过他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与国际台的交流已经成为了自己事业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中国也是。老潘的眼里闪烁着光亮,因为即使不在中国,他仍然会关注着这里的一切。
记者手记
萨拜迪,你好,侬好
语言、饮食和文化瘰螈,往往可以生动地跨越不同的文化背景。记者和“红人”老潘的交流从这些平实的小细节开始,正是这些一茶一饭的“小话题”构建了对彼此国家风貌最直观的理解。
谈到“好吃的”,老潘的眼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他最喜欢的中国菜是北京烤鸭。得知记者从上海来,便颇有兴趣地聊起了“上海美食都有啥”。听说上海小笼包远近闻名,老潘故意开了个玩笑,笑得很灿烂,“好不好吃,尝了才知道。”他告诉记者,近年来在老挝市场亮相的中国美食中,方便面人气很旺。而以前,大家往往比较青睐泰国货。
维莱鹏·翁帕占手拿新民晚报“侬好上海”纪念衫,向晚报读者问好
请老潘向新民晚报的读者推荐“老挝好吃的”,他颇具画面感地介绍了一种美味的国民菜——舂木瓜。制作工序大致有两道:先把木瓜剁成丝,把新鲜辣椒、西红柿、糖、柠檬等食料放进石臼里,用石杵舂成糊状,再与木瓜丝拌合。“酸酸甜甜的gostop,很好吃。”说着说着,老潘觉得自己有些想念家乡的味道了。
除了“好吃的”,老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自己国家的“好玩的”,比如万荣被称为“小桂林”美味天王,自然风光绮丽;而北部的琅勃拉邦则充满了古老的古镇风情;老挝南部还有类似中国千岛湖的景观。“是啊,我们两国有那么多的相似事物蛏子汤西域情歌。”老潘感慨道。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送给老潘一件来自上海的礼物——写有“侬好”字样的创意T恤衫。老潘很喜欢,以极快的速度学会了这个词的上海话念法。“侬好,新民晚报的朋友们,我是老潘。”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老挝语演播室里,老潘开始“自导自演”地秀起了刚学的上海话。牌照识别

“你好”大概是老潘说的最流利的中文词语,现在又学会了“侬好”。萨拜迪(老挝语里的“你好”),你好和侬好,是不同发音的同一句问候。那些共同的部分,那些交流互鉴的每一个故事,正如老潘写的这首歌,恰是“一带一路”所蕴含的温暖人文意义。
(特别鸣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对此次采访的支持)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吴宇桢)
更多精彩新闻可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新民晚报移动客户端